苹果又开了一个“坏头”

日期: 2024-02-20 15:45:42 作者: 企业新闻

  在卖无线耳机慢慢的变成了手机生产厂商一个稳定盈利点的当下,这个生意经正在被复制到充电器身上。

  2014年以来,国内手机市场增长放缓,创造手机之外的盈利点,成为手机生产厂商的必选之路。

  以苹果为首的手机厂商们,从取消耳机接口开始,为用户“打造”出无线耳机这一新需求,也为自己创造了一块新的利润来源。

  数年时间,无线耳机领域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,于是,手机厂商们开始为自己创造下一个盈利点——快充。

  2016年,库克在iPhone 7的发布会上大手一挥,率先取消3.5mm耳机接口,一时间引来众多嘲讽——用户使用旧版有线耳机,需加转接头;使用lighting接口耳机,则会在充电的同时没办法使用耳机。

  安卓手机生产厂商很快就体会到了其中奥妙,目前,小米、魅族和荣耀旗下所有机型,均已不再标配有线耳机。华为、OPPO和vivo则有相当一部分机型不再标配耳机。

  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,苹果的AirPods带动了整个无线.5亿部,成为苹果旗下新的盈利增长点。

  在京东商城中,苹果、小米、漫步者和华为旗下的几款无线耳机,销量居于最前,价格从169元到1799元不等。而在全球真无线蓝牙耳机市场中,份额占比排名前三的是苹果、小米和三星。

  2020年10月,苹果在iPhone 12的新品发布会上取消了标配充电器和耳机,说是为了环保。

  之后,三星、小米和魅族先后跟上了步伐。小米在去年12月的发布会上,推出了标配快充和不标配快充的两个版本,价格相同,被网友称为环保的“正确示范”。

  根据近几日科技媒体曝出的iPhone 13 Pro渲染图,充电接口将被取消,仅保留底部的麦克风和扬声器开孔。若此消息被证实,可能直接推动无线充电器的销售。

  而曾经在取消耳机这件事上相对保守的华为、OPPO和vivo,此次也采取了相同的保守策略,暂时还没有关于取消充电头的消息。

  取消充电头的还未统一,但有线快充和无线快充的相关这类的产品,已经批量出现在各家官网的货架上,成为厂商们力推的手机配件。

  打头的仍然是苹果,在iPhone 12发布会上,同步推出了一款售价329元的无线快充MagSafe,并上架官网。

  为了配合这款无线快充的方便使用,iPhone 12背部内嵌了一个充电器磁铁,让iPhone 12和无线快充完美吸附,避免位置摆放不当导致充电出现问题。

  但也因为iPhone 12背部的充电磁铁,导致iPhone 12很容易让一些低抗磁卡出现消磁的情况。

  iPhone 12营销副总裁在采访中表示,要解决消磁这一问题,你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苹果做了屏蔽处理的吸附皮革卡包。

  当然了,这个能解决消磁问题的皮革卡包,售价479元。没有人比库克更会赚钱。

  相比之下,苹果有线快充的售价低一些,官网上5W、20W的USB-C电源适配器,售价分别为145元和149元,但也比许多第三方品牌的价格高出许多。

  小米官方商城,则已上架了18款快充充电头和无线W之间。而小米蓝牙耳机Air2SE售价正好也在169元。

  除此之外,小米近日宣布了一项新的“隔空充电”技术,即在不连接手机和充电器的同时,使用波束成形,将毫米波定向发射给同一空间中的手机,实现隔空充电。

  如果这一技术实现商业化应用,那么用户只要呆在配备有隔空充电器的空间中,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就能自动开始充电。

  手机厂商们在快充领域的竞争显然慢慢的开始,背后的逻辑和取消耳机接口十分相似。取消耳机接口及标配耳机的原因其实很简单,无非是节省本金,同时也提高整个耳机产业的利润。

  手机厂商在激烈的竞争中砍掉一部分成本,用以对其他零配件进行升级,比如芯片,比如屏幕,也比如慢慢的变多的摄像头。

  当然更主要的原因,是可以通过销售充电头,为自己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利润增长点,就像曾经的耳机。能够准确的通过不同品质,标上不同价格,更极致地满足并消费用户的多元需求。

  苹果已经上线的AirPods、AirPods Pro和AirPods Max,以及刚刚上线的MagSafe充电器、Magsafe双项充电器和各种配套的保护壳及皮革卡包,无不如是。

  一些本不存在的需求,在慢慢被手机生产厂商们创造出来,体验在升级,价格也在升级。

  充电头网告诉市界,手机生产厂商如果取消标配充电器,对于快充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,有利于涌入更多的第三方品牌,提高消费者体验。

  同时,快充行业的发展更有助于反哺手机行业,更多更丰富的品牌为手机打造配件,甚至让配件文化扩大,最终消费者、手机生产厂商、第三方快充品牌就能够获利。

  曾经苹果的AirPods带火了立讯精密和歌尔股份两家上市公司。关于充电器的故事,又会轮到谁呢?

  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,与手机充电器直接相关的主要有三家,分别是安克创新、奥海科技和领益智造。

  按照2019年与充电器相关的收入规模及毛利率,三家公司情况如下图所示。安克创新、奥海科技和领益智造的相关业务收入分别是38.1亿元、20.96亿元和15.57亿元,毛利率分别是54.06%、21.07%和11.06%。

  作为独立快充品牌,安克创新有与苹果的合作作为背书,在苹果官网上有多款在售的Anker快充头。除此之外,安克创新在海外市场销量也相当高。在苹果取消标配快充后,安克充电器成为果粉更经济且信任的一种选择。

  但其问题也相对明显。2017年,安克创新花不少精力在创新类产品和无线音频类产品上,两块业务2019年合计占收入比重已达到41.92%,但毛利率一降再降,竞争力并不强。只有充电类产品在收入提高的同时,保持住了毛利率。

  奥海科技,以代工前装充电器为主体业务,所谓前装充电器,就是在手机生产厂商销售手机时,标配的充电器。

  截止2019年,奥海科技的主要客户包括华为、小米、OPPO、LG等手机生产厂商,也包括Bestbuy(百思买)、Belkin(贝尔金)、Mophic(墨菲)等国际大型数码产品提供商。

  在苹果官网上,能够正常的看到Belkin和Mophic的产品,售价在178元至1558元之间,涵盖车载充电器、旅行充电套件等等。

  除此之外,2020年11月30日,奥海科技方面在互动平台上表示,公司已有苹果PD快充的批量订单。

  作为国产几款主流安卓手机的主力充电器供应商,奥海科技在2014年配合高通发布的QC2.0 15瓦快充,和小米一起开始了智能快充时代,又在之后开发出40瓦的手机快充,成为华为Mate20系列标配40瓦快充的主要供应商,一路表现都不错。

  但即便大客户几乎全部“收入囊中”,奥海科技在2020年上市时,依旧遭到质疑。最主要的是针对其“高新技术企业资格”的判定,以及研发人员薪资、学历均比较低的问题。

  领益智造,原本是生产精密小零件的企业,对苹果、华为、小米均有供货。2019年,收购了亏损中的芬兰公司Salcomp(塞尔康),后者为苹果生产快充标配充电器,正式切入手机充电设备领域。

  并入报表后,塞尔康在2019年亏损1253.5万元,2020年上半年亏损扩大至1.11亿元,但在2021年1月的投资者交流中,公司方面表示2020年第四季度充电板块已经实现了盈利。

  总体来说,领益智造旗下的塞尔康还在处一个融合和消化阶段,刚收购塞尔康就碰上苹果取消标配充电头,有新闻报道,其相关工厂出现了大规模裁员的情况。最终能不能在To C的战场上有更好的表现,还需要一段时间来检验。

  三家企业相比,拥有自有品牌的安克创新,毛利率显然是最高的,能够上架苹果官网,也让投入资产的人对双方打开进一步合作有了更多想象。

  而奥海科技和领益智造仍是代工模式,领益智造和苹果的渊源更深,奥海科技更多背靠的是国产安卓手机大厂,在充电器领域也有较强优势。

  但如果安卓手机生产厂商陆续跟进,像苹果一样取消标配充电器,那么奥海科技未来的业绩就会和已然浮现问题的塞尔康一样,产生较大的不确定性。

  对于以奥海科技为代表的代工厂商而言,选择只有两种——要么转向发展自有品牌,在日渐增长的快充市场中创造优势分一杯羹,要么加大研发投入,调整产线,和手机生产厂商共同升级,持续绑定在手机生产厂商的“官方”货架之上。

  背后的原因是,苹果的用户很少会去买华为、小米、OPPO和vivo的耳机,但华米ov的用户买AirPods的概率更大,这一点可以从AirPods占据了真无线蓝牙耳机近一半市场的数据看出来。

  耳机和手机都是需要用户贴身携带的东西,不仅要实用,还需要美观,甚至看品牌。但充电器不一样,作为一个手机配件,大多只在家中使用,门槛相对低得多。使用的过程中只要做到安全、高效,就能够很好的满足用户需求,各个厂商很难在外观上做多少文章。

  但快充相比于耳机价格更低,因此快充这个新领域,可能会“蛋糕更小,抢食也更激烈”。

  从数据上来看,以第三方品牌充电器业务为主的安克创新,和以代工充电器为主的奥海科技,从2016年到2019年,收入分别增长了165%和129%。可见充电器市场中手机厂商和第三方品牌竞争激烈。

  净利润角度来看,安克创新拥有自有品牌——这两年爆红的“anker”,其净利润增长了218%,奥海科技只增长了39%,可见两种模式背后,自有品牌的盈利能力和话语权更有优势。

  苹果很早就通过Mfi认证赚钱,只有通过苹果的这项认证,相关产品才能够适配苹果产品,否则可能出现充不进电的情况。

  进入快充时代,苹果已经在官网上拓宽了快充、无线快充、车载充电器等充电产品的品类,同样都需要经过Mfi认证。在使用户得到满足更多元需求的同时,也为自己带来了更多的收入。

  有媒体曾经报道,MFi 认证的芯片每颗价格在3美元左右,这颗芯片需要向苹果公司指定的供应商采购。淘宝上的绿联Mfi认证数据线元,按此计算,其中一半以上收入都贡献给了相关芯片供应商。

  截至2020年12月末的季报数据显示,苹果公司的可穿戴设备、家居及配件相关收入129.71亿美元,同比增长30%;包括各项服务在内的相关收入157.61亿美元,同比增长24%。两者合计占总收入的比重已经达到26%。

  充电头网告诉市界,像小米、努比亚这样的手机生产厂商,以自身品牌背书,已经推出系列充电器。换言之,某种意义上他们也将以第三方厂商的身份参与快充市场的竞争。

  与此相关的,2020年5月,小米以1.03亿美元收购了以生产充电器为主的紫米27.44%的股份,交易完成后,小米将拥有紫米49.91%的股权。2018年和2019年,紫米的净利润分别为2.28亿元和3.26亿元。

  像华为、OPPO、vivo,目前更多还是以服务自家品牌为主,推出兼容自家私有协议和PD快充的充电器,来拉拢“中间用户”,同时小范围的与少量第三方品牌商合作,开放私有协议。

  苹果取消充电器的真正意图正在浮现。售价千元的苹果充电器背后,快充技术的迭代和手机生产厂商的有意推动,激活了整个充电器行业,催生了一个全新的赚钱方式。最终,一个如同无线耳机一样的高利润配件市场,将成为手机生产厂商和充电器厂商的共同目标。

  为了“委婉”地赚钱,手机生产厂商高举环保的旗帜,给自己找了一个更体面的理由。众多利益相关方,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,为快速成长的快充市场做足准备。

  值得思考的是,免去了耳机线和充电线的“牵绊”,提高了两类产品的使用者真实的体验之后,与手机紧密关联的两个配件已被“消费”完毕。

首页
产品
新闻
联系